首页

倩倩女王调奴

时间:2025-05-29 23:05:39 作者:包粽子制香囊穿汉服 华裔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南京体验中华文化 浏览量:68219

  中新网南京5月29日电 (施红 朱晓颖)学习挑粽叶包粽子、碾香料制香囊、尝试汉服妆造……28日,“同乡共井·寻味秦淮——华裔新食代”端午传统美食文化体验活动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举行,近20名在南京各高校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在南京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学习包粽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在南京过端午节,通常包的粽子有四角粽、三角粽、异形粽等。大家先捏起三片粽叶,卷成漏斗状,再选择甜口或咸口的馅料塞入其中、压实,用粽叶将口封住,用绳子把粽子扎紧。”当天,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向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习俗,并手把手教学生们包粽子。

  在制作香囊、汉服妆造体验环节,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挑选艾草、陈皮、薄荷、茉莉、玫瑰、薰衣草等原料放入研磨器里,进行手工研磨,将磨好的香料装进香囊里;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美容美发专业学生的帮助下,女生们盘起不同造型的中式发髻,佩戴上流苏珠钗,换上汉服,体验中式美学与浪漫。

在南京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学习包粽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雷家悦告诉记者,曾祖父祖籍为中国海南省,他是家族中的华裔第四代。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在端午节有吃娘惹粽的习俗。和南京的粽子不同,娘惹粽的颜色是类似青花瓷的蓝色。“这次在南京第一次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尝试本地粽子的味道,这样的体验很有趣,感受到犹如家庭亲情的温暖。”

  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双胞胎姐妹杨舒淳、杨舒湄表示,她们对中华传统文化都很感兴趣,为此一同到访六朝古都南京,进入高校求学。此次第一次试穿中国古典服装、佩戴发簪的经历让她们难忘。

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双胞胎姐妹杨舒淳、杨舒湄试穿中国古典服装。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南京市秦淮区台办主任、侨办主任江颖在致辞中表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希望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在南京多走一走、看一看,通过文化体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文明互鉴的实践者、创新传承的探索者。

  当日,参与体验活动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获颁相关证书,并集体合影留念。(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急寻“存钱搭子”?最好留个心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叶兴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中央决定要设立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里面,很重要的就是要精准监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跟乡村振兴要有效衔接。

全国生态日前夕福建长汀见闻:司法护绿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4级以上地震共11次,最大地震是2022年6月28日在台湾屏东县海域发生的5.3级地震。

2024中关村论坛4月25日起举行 将举办近120场活动

太和岩牌楼上的琉璃构件,不仅采用仿线刻、仿高浮雕和透雕等多种技法,还巧妙融合了写实与写意、明暗与远近的绘画透视之美,彰显出古人非凡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技艺。从龙纹瑞兽到花鸟鱼虫,从人物山水到楹联匾额,一笔一划,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镌刻着中国人对吉祥、福寿的永恒追求。

“半开麦”是否会被认定为假唱?律师解析

反常霍尔效应是指无需外部磁场的情况下观测到相关效应。2013年,中国研究团队观测到整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23年,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团队分别独立在双层转角碲化钼中观测到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第七届进博会)展区域经济发展潜能 “上海·普陀投资推介会”举行

据上述博主发布的视频显示,这份寒假作业一笔未动,封页内写有“失主”就读学校的信息,一年级(8)班,秦朗。该博主花一晚上将作业写完,并现身机场称要将作业带回国物归原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